2016年到2020年是中國食品飲料行業的重構年,是中國食品飲料產業從老主流向新主流過渡時期,主流消費者從過去的70、80后換擋到90、00、10后。面對變化了的消費人群,廠家和商家需要不斷更新營銷思路。天然配料、蘇打水的衰落,能量飲料、乳制品替代物、即飲茶飲料以及咖啡的興起,生產商已經知道這些橫掃飲料行業的主要風向標。
飲料行業跟風非常嚴重。過去幾年曾大為流行的核桃飲品、椰汁飲品、涼茶等,各中小企業一窩蜂跟進,惡意抄襲和同質化現象簡直成為行業腫瘤,令創新者抓狂。好想法平庸化,特色產品遍地可見,市場越做越雜,競爭更加殘酷。剛剛興起的乳酸菌、黑水,創意個性,但一出頭就被惡意抄襲,今年也是一片紅海。一些有經營意識的企業和經銷商,紛紛表態要去尋找真正小而美、有特色的飲品,希望借此從競爭的紅海中殺出來。
趨勢一 有所不同但差別不大
一些快速增長的飲料領域的配料成分是不同的,但與其他已經流行數年乃至數十年的飲料的差別不大。
“受益大的似乎是那些在某些方面天然定位的產品,但它們真的很接近你所習慣的那些東西,” IRI Worldwide市場結構負責人布恩(Brian Reed)說?!斑@些產品之所以能正更快獲得成功,是因為它們更接近人們的習慣,但它們也是過去一些產品的替代品?!?/p>
氣泡水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據IRI分析,截止7月12日的52周內,美國蘇打水品類的銷售額增長了16.2%,超過14億美元。氣泡水仍具有蘇打水的多種口味、碳酸化和單份的功能。但它往往不包括消費者所能聯想到的蘇打水所具有的高含量的糖或人造甜味劑,布恩表示。
幾家碳酸水公司已經認識到消費者對于這點的轉變和適應。經過去年氣泡水制造商的品牌重塑之后,SodaStream在業績報告上宣布其已扭虧為盈。即使可口可樂公司也在這個不斷發展的行業中推出了Smartwater品牌的碳酸水版,以便更好地競爭。
趨勢二 加入香料
香料的領域已不局限于肉類、海鮮和蔬菜,因為越來越多的制造商使用香料來增加飲料的風味和熱辣度。
姜黃是一種受到額外關注的香料。它已經在小品牌新產品的香料和風味共混物中使用,比如Temple Turmeric和Pok Pok Som的姜黃汽水,后者入圍了博覽會(Expo West)的NEXTY Awards獎項的決賽。但像百事可樂的Naked Juice品牌這種更大的果汁制造商也在其飲料中添加姜黃及其他香料。
消費者還不太可能看到各大廠商的旗艦產品中加入這些異國香料,但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近年來收購的較小的飲料公司,是對香料和風味進行試驗的溫床,這些大品牌可能會推出新的香料和風味品種。
趨勢三 蛋白質無處不在
大型、小型制造商已經接受了蛋白質飲料的趨勢,但增長機會的擴大是由于這些具有質構甚至口味益處的豌豆和鷹嘴豆等植物基蛋白質,這些益處是其他來源蛋白質所不具備的。今年早些時候,益生菌果汁制造商GoodBelly推出了一款結合該品牌特色的益生菌和高含量植物蛋白的即飲蛋白奶昔產品。
此外,對強調功能性和美味的包裝和營銷信息的額外投入可以使該產品在競爭中保持前位。
趨勢四 超高壓正當時
超高壓技術尚未成為主流,至去年8月份全世界只有約114 臺超高壓處理機。使用這種技術的冷榨果汁和冷泡咖啡兩類產品,目前在飲料行業發展迅速。
上個月,冷榨果汁制造商Daily Greens 和Nomva分別收到了 550萬和300萬美元的投資,顯示了投資者對該產品和技術的興趣所在??煽诳蓸啡ツ臧嗽率召徚薙uja30%的股份,各大廠商也由此看到了潛在的利潤。
近年來冷泡咖啡已經獲得了同樣的成功。英敏特的數據顯示,這部分的業績從2014至2015年增長了115%。2010年以來,這一增長速度已經超過2015年估計總量的339%。
冷榨果汁和冷沖泡咖啡使用超高壓技術也與其轉向天然飲料的方向一致。廠商在采用其他加工技術時為了保持食品品質需添加一定的防腐劑和化學物,而這種加工技術并不需要。
趨勢五 食品飲料混合
可以預見,今年Soylent代餐粉將面臨更嚴峻的競爭。隨著消費者對食品飲料方便性需求的加劇,可飲用膳食和零食將位于前列。
Orlofsky在一份報告中寫道,廠商會在飲料中加入更多的蔬菜、豆類和谷物,如扁豆、鷹嘴豆或類似藜麥、莧菜、法羅(farro)小麥和卡姆(kamut)大麥的全球性谷物。如果零食可以作為代餐,那么只要廠家確定了配料和使口味和質地更可口的加工方法,飲料也可以成為零食和餐點的替代品。
“首先,一款美味的產品是關鍵的,”Orlofsky說?!半m然消費者為了獲得營養或功能性成分,而愿意將就一下口味,但味道仍是主要的銷售驅動力。美味且能滿足消費者膳食需要的產品將可能會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p>
經過2015年的沉寂,2016年飲料市場必將是新品云集、營銷比拼的一年。在這個百花齊放、各顯神通的大舞臺,飲料企業要加快調整產品結構,提高技術含量,把握好“健康、特色”三大趨勢,一定能從容應對互聯網時代所帶來的挑戰,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